最佳放养时间在3月底~4月中旬。选择个体规格1~1.5斤/只的雄性中华鳖,放养密度为90~120只/亩,种质要求外形完整,无病无伤,规格整齐,肌肉厚实,行动敏捷、活力强,体色鲜润。入池前用用5%的食盐水(或混加15~20mg/L高锰酸钾溶液)浸洗15~20分钟,然后将消毒器皿放入水中,让甲鱼自行爬出,游入水中即可。
五、饲养管理
1.搭建食台。用木板或石棉瓦搭建成面积为1~2m2的平台固定在池边,使其一半淹于水下,一半露出水面,供投饵和甲鱼晒背用。
2.科学驯食。把甲鱼精饲料加水拌匀捏成一个个小团放在投饵台上,引导甲鱼前来采食,待甲鱼发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在饲料中添加鲜活饵料,最后全部换成鲜活饵料,从而达到驯食实现“三转”、“三可”的目标。
“三转”:(1)甲鱼从摄食精饲料到完全摄食鲜活饵料的转变;(2)甲鱼单独分散摄食到集中岸边摄食的转变;
(3)甲鱼在水下采食到岸边投饵台摄食的转变。
“三可”是指可控(量)、可见、可防(病)。
3.投饵管理:
(1)严格按照“四定”方针进行投喂:
定点——固定在投饵台上;
定时——每天上午11时,下午5时各喂1次;
定量——按甲鱼体重的5~10%的量作为日投饵量投喂;
定质——饵料用5%食盐水消毒10分钟,同时保证新鲜、无污染、无腐败变质。
(2)合理搭配:选择新鲜活鲢鱼块、野生杂鱼、虾、螺蛳、蚌肉、黄粉虫、蚯蚓、动物内脏、蝇蛆等动物饵料为主,搭配少量玉米、南瓜、果皮及蔬菜等植物饵料,适量添加水产多维,这样可确保甲鱼营养全面、机体免疫力提高、品质优良。
(3)及时清除残饵,每隔5~7天用5%的食盐水洗刷一次食台,保持养殖环境清洁。
4.水质调节:每20天左右,交替使用生石灰、二氧化氯、“EM调水王”对养殖水质进行调节,达到调理、净化、改良水质和水体消毒的目的。
5.日常管理:
(1)早晚巡塘,检查甲鱼活动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(2)保持安静的环境,以免影响甲鱼摄食生长。
(3)做好日志备查,发现死亡甲鱼及时登记并检查原因。
(4)勤换水,每周换水1次,保持水质肥、活、嫩、爽。
(5)生产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,养殖场所封闭上锁,严禁无关人员出入,确保无偷盗、偷钓甲鱼的事件发生。
六、病害防治
1.原则:以防为主、防重于治、防治结合。
2.预防措施:
(1)生态预防:经常换水、调节好pH值,保持水质良好,满足甲鱼喜静、喜洁、喜阴的生态习性要求。
(2)生物预防:即在池中搭配少量鲢、鳙鱼调节水质,同时种植水草,调整水体环境。
(3)药物预防:在关键环节必须采取药物预防,如药物消毒、
工具消毒、定期投喂药物等。
3.药物选择:所用药物应符合NY5071-2001《无公害食品 渔
用药物使用准则》的规定,是通过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认证的水产专用药,禁止使用无生产许可证、无生产厂名、无药物批号、无生产日期的药物,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污染、高残留的药物,禁止使用具有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变作用的药物。主要禁用药物品种列于附表1。
4.鳖病防治:养殖期间发生鳖病,应按附表2所列方法及时进行防治。
七、捕捞贮运
当甲鱼池水温下降到15℃以下,甲鱼已潜入泥中后放干池水进行人工翻泥捕捉。对于捕捉到的尚未达到商品规格而需要继续留养的,应抓紧时间放入预留池内,以免冻伤。